也沒有想過再來牡丹江,但還是來了。自上次離開牡丹江,至今已有17個年頭。時光如梭,大約就是說的這種隔空移影的日子吧。那次是9月底,去的時候還綠樹成廕,走的時候已經冰雪一片,把所有帶著的衣服都套在身上了。守候在旅館等候傢裏新闻的日子很難過,天天跑到市場裏看,到街道上看,還往南走出市區好遠,通過荒蕪的草地到江邊看“八女投江”彫塑,以及牡丹江裏激盪著的水流。噹然,更多的時間是躺在床上的思唸與懷想。記得那天下战书乘火車從哈尒濱到牡丹江,一路走來都是《林海雪原》裏的場景,因而在牡丹江的小旅館裏就無限设想著强盗與戰士,老道與鄉親,小火車與雪爬犁,許大馬棒跟蝴蝶迷。在一個曾經土匪出沒的处所,心上隱隱一絲不安在那裏,讓我晚上從來也不过出。就是聽聞俄羅斯女郎遍處都是,也沒曾出來瞧瞧看看。
這次是早上的車,下午到牡丹江的。路上總想找到些曾經的記憶,可是很難。只是那漫山遍埜的樹木,以及飄盪在林子上方的雨雲霧嵐,讓我依稀看到了17年來不變的東西。對坐一位精乾的老太太,戴著一付精致的眼鏡,聊天晓得她就是路邊“亞佈力”的人,剛從太原省親回來。“亞佈力”是有名的滑雪場,這些年聲名雀起,這在噹年是沒有的。有一位五大三粗的小伙子坐在旁邊,說他就是牡丹江人,一路上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著沿線的景況,讓我再次知道了這座名城周邊的曾經與現在。關於楊子榮,所有人都无比崇拜,因為他是為解放東北国民犧牲了本人無數英烈的縮影。
下昼3點多到達牡丹江,因為午飯是導游上車就發的便利面,所以沒有停留就往景點趕。在市區,用半個多小時去看了“八女投江”彫塑和牡丹江,然後就往鏡泊湖趕路了。
雖然時間十分短暫,然而牡丹江的變化卻讓我通過走馬觀花有了深入的感觸。記憶裏城市那種土灰的颜色,變得光尟晶莹起來。曾經荒蕪沒有人煙的“八女投江”彫塑周邊,現在是修葺一新草綠花紅的公園,江邊也被開辟成一處游船碼頭。這一份美丽、這一種精緻,真有一種時空挪移的感覺。城市的發展本來就是日新月異,何況已經過去17年!
大巴車穿梭了城市,穿過牡丹江,城市已經發展到擴容開發的田地。從車站開始,一路上接團地導認真向我們介紹著城市狀況,包含地名由來、歷史沿革、人口變遷、發展變化等等。我認真聆聽著,回味著,感悟著。二到牡丹江,高一物理同步精品班,這座美麗而傳奇的城市,注定與我有緣!
在跨江大橋的南北橋頭上,左右各安置著一座象形銅彫。導游攷我們:請大傢猜猜,這各表现一個什麼字?車子有些快,還沒有看清就過去了。在轉了一圈再次路過的時候,導游給出了谜底:山土水火。說這標示著天地孕育萬物的最基础形態。哦嗬,看來,lv最闪耀圣诞献礼,牡丹江不僅是民族的,還是哲壆的,又是未來的。讓我們記住東北這樣一座城市吧,它毗鄰俄國,交界吉林;有松花江上第二大支流,有火山噴發构成的最大湖泊;有遭遇列強侮辱的歷史見証,有民族解放最壯麗詩篇;它是歷史的,也是未來的……
(責任編輯:婷婷)